自序:别装了,你根本不懂用户—欢迎来到“人间清醒营销修罗场”

作者:送东风更新:2025-09-05 17:57:34人气:0

亲爱的读者:

首先,恭喜你——

在“人均商业教父、遍地私域大师、朋友圈人均融资千万”的互联网废土上,

你居然没被《三天爆粉100万》《0成本裂变闭环》《AI一键起号》这些“营销仙丹”毒死,

还能颤颤巍巍翻开这本不画饼、不吹牛、不甩锅、只扎心、还贼实用的实战手册。

不容易啊,建议先给自己颁个“人间清醒生存奖”。

奖品是:本书那篇能帮你“优雅管理预期”的“创始人内容参与度评估矩阵”

(帮你判断老板亲自下场是“神助攻”还是“热情溢出型创意总监”,避免团队资源被感动燃烧成烟花。)


为什么写这本书?

因为我看不下去了。真的。但这次,我不是来骂人的,我是来救人的。

看不下去那些把“用户画像”画成星座运势+塔罗牌解读的PPT战士——

“我们的用户是25-35岁精致独立女性,喜欢猫、爱喝咖啡、追求自由、讨厌束缚……”

翻译成人话:“我们根本不知道用户是谁,但听起来很高级。”

看不下去那些把“私域流量”做成“骚扰短信+朋友圈刷屏+群发早安图”的社群刽子手——

用户没被你转化,先被你逼退群。

你以为在养鱼,其实在炸鱼塘——还怪鱼不配合。

更看不下去那些一边喊“内容为王”,一边发着《震惊!99%的人都不知道的10个技巧!》的标题党尸潮——

用户点进去发现第11个技巧是“关注我”,第12个是“点赞+转发”,第13个是“老板说必须发,不然扣绩效”。

最最看不下去的,是我们集体陷入的三大幻觉

“我觉得用户会喜欢这个。”

——你不是用户,你是老板/运营/设计师/策划。

用户喜欢什么,得问用户,不是问你的心电图。

“这个数据看起来不错。”

——是“看起来不错”,还是“真能赚钱”?别把曝光当成交,别把点赞当工资。

老板问ROI时,别回答“品牌无价”,回答“下次预算我砍一半,效果翻倍,你信不信?”

“我们团队很专业。”

——专业地把预算烧成烟花,然后集体鼓掌:“哇,好绚烂!”

真正的专业,是花小钱办大事,不是花大钱办“看起来很专业”的事。

营销不是玄学,是人性学。

而人性,最爱干三件事:

    ● 自我感动(“我熬夜写的文案多走心啊!”→ 用户:“走心?走肾都行,别走我首页。”)

    ● 盲目跟风(“瑞幸联名火,我们也搞个茅台咖啡!”→ 结果用户:“你们是卖咖啡还是卖醉驾?”)

    ● 甩锅给算法/平台/天气/星座(“平台限流!不是我菜!”→ 平台:“你内容菜得连限流都懒得限。”)

这本书,就是来治这三病的。

药有点苦,但保命——尤其保老板的预算、团队的KPI、和你的年终奖。


这本书能给你什么?

不给你“数字营销成功学”,只给你靠数字营销“存活学+升职学+加薪学”。

    ● 你会知道为什么你精心设计的用户画像,用户看了“直翻白眼”;

    ● 你会明白为什么你老板亲自直播,观众数还没他微信好友多;

    ● 你会学会怎么在老板说“all in短视频”时,甩出“新平台接入决策清单”让他点头,让他觉得“你真专业”);

    ● 你甚至能用“数据穿透分析四步法”(从“点击量/曝光量”挖到“真实转化/ROI”),证明市场部那个天天吹牛的同事,转化率还不如公司楼下卖煎饼的大爷

这本书不只是教你怎么“赢”,还教你先别“死”

——死在自我感动里,死在数据幻觉里,死在“我觉得用户会喜欢”的幻觉里,死在老板觉得“这个方向没问题”的温柔刀下。


阅读指南(保命+升职用)

新手:请从第一章“行业认知与幻觉破除 —— 从“自欺欺人”到“清醒作战””开始,准备好纸巾——擦眼泪用的。

前17问会把你脑子里“我以为我很懂”的泡沫一个个戳破,过程可能有点疼,

但总比在老板面前汇报时,被他一句“这数据怎么解释?”当场送走强。

戳破幻觉,是为了让你在会议上说话更有底气。

老手:直接翻到“破系统”和“立心法”,

用“团队效能诊断模型”测测你的下属是不是在假装努力(附“真努力vs假忙碌”判断标准——比如“凌晨三点发朋友圈加班” vs “凌晨三点改完三版落地页”),

再用“长期主义自查清单”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慢性自杀(比如只顾短期流量,丢了用户信任——流量是KPI,信任才是护城河)。

老板/创始人(我知道你在看):

真心建议先看Q3(创始人亲自参与内容创作的避坑指南)和Q12(为什么优秀的人做不出结果)。

你的热情是燃料,但方向错了,只会把车开进沟里。

这本书帮你把“我觉得”变成“数据说”,把“拍脑袋”变成“有依据”,

你省下的预算,够给全公司买一年奶茶——还能剩下钱给行政小姐姐发奖金,她就不会在茶水间说你坏话了。

(开玩笑的,行政小姐姐最懂你。)

所有人:遇到困难时,请默念本书心法口诀:

“用户不关心你多努力,只关心你多懂他。”

“别被数据骗了,要问谁在受益?可持续吗?可复制吗?”

“慢就是快,准比猛重要,适配比先进关键。”

建议设为手机锁屏,开会前看一眼,可防画饼、防甩锅、防上头——还能让老板觉得你“很有方法论”。

关于作者(送东风)——一个从“信邪”到“祛魅”的幸存者

我入行时也信过邪:

    ● 信过“内容为王”,结果写了300篇干货,阅读量稳定在老板、我和保洁阿姨三人——保洁阿姨还是因为我在茶水间堵着她问:“您觉得这篇怎么样?”

    ● 信过“算法为王”,结果把文案改得连自己都看不懂,流量反而跌到地下室——算法说:“你这内容,配不上我的推荐位。”

    ● 信过“老板亲自上阵就是王牌”,结果直播间里老板激情演讲企业文化,观众数从800掉到30——那30个还是公司行政部强制观看的,还开了静音。

后来我悟了,也试对了:

    ● 帮某快消品牌把“自嗨文案”改成“用户痛点文案”后,转化率提了43%——用户终于不用猜你在卖什么了

    ● 用“新平台决策清单”帮某连锁品牌避开了3个“伪风口”平台,省下20万预算

    ● 甚至靠“数据穿透法”,帮团队把“看起来漂亮”的曝光量,变成了能赚钱的真实订单——老板终于不用问“这玩意儿能变现吗?”了,开始问“下个月预算给你加多少?”

营销的本质,是“反人性”的——你要对抗自己的自恋、对抗团队的惰性、对抗信息茧房的幻觉、对抗数据的伪装,最后,才能摸到用户那颗“懒得理你”的真心。

这本书,是我用踩过的坑、烧过的钱、熬过的夜、和老板们掰扯过“用户到底要什么”的1008次灵魂对话换来的生存指南。

没有高大上的理论,只有“说人话、干人事、拿真钱”的实战方法论(1000+问题覆盖从“用户洞察”到“效果复盘”全链路,直接落地能用,用完见效,见效打钱——最好是老板打)。

最后说句人话(不装了,摊牌了)

如果你想要一本:

✅ 让你少走弯路的书 → 买它

✅ 帮你有理有据对齐老板预期的书 → 买它

✅ 让你不再被KPI追着跑的书 → 买它

✅ 让你在行业寒冬里还能偷偷赚钱的书 → 买它

如果你想要一本:

❌ 教你“一夜暴富”的书 → 出门右转,楼下书店有《如何用区块链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》

❌ 教你“感动用户”的书 → 建议改行写青春伤痛文学,至少用户哭完还能打赏,还能给你发“哭得我妆都花了”的评论

❌ 教你“迎合算法”的书 → 建议直接给平台打工,别祸害自己公司了——算法是你爹,你伺候好就行,别想着反杀,除非你有钞能力



终极提醒(老板必看):

在数字营销的修罗场里,

清醒,是唯一的外挂。

而这本书,就是你的外挂说明书 + 团队协作翻译器 + 数据决策导航仪 + 预算保护盾牌

现在,深吸一口气,

翻到第一章,

让我们一起——

破幻觉,立心法,搞真钱。

—— 你那个不说废话、只给刀子、和您一起提升企业营收的战友送东风

2025年9月于键盘前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